眼鏡行業暴利到這里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偽命題,但還有一些人和事從另一方面演繹著“暴利”的現實。
“我們不賣假貨,并不代表其他人不賣‘假貨’或是劣質商品。”開創平價眼鏡模式的程軍勇這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曾經我有一個朋友將一個成本不到300元錢假的依視路鏡片鈦質鏡架,以近萬元的價格賣給國外的消費者。你能說這不是眼鏡行業的‘暴利’么?”
這一切恐怕都要歸結于眼鏡行業的品牌意識薄弱,正是由于看到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所以存在不少仿冒或是山寨品牌,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從消費者的口袋中多掏出點銀子。
記者也是需要佩戴近視眼鏡的消費人群中的一員,在進入眼鏡店挑選眼鏡的時候,很難將眼前的眼鏡和品牌聯系起來,更多關心的是樣式甚至是材質。而作為消費者,并不知道鏡片有什么樣的技術質量要求,只知道鏡片有厚薄之分,有玻璃片與樹脂片之分,并不知其還有材質分類,有色散系數、透光性、耐磨損性、鍍膜特性等,反正營業員都說自己店里的東西是最好的。
有時營業員推薦了好幾種產品,雖然說有些不同之處,但看看都差不多,包裝上也看不出多少差異,加上最終的產品沒有任何產品說明,只能聽任營業員將產品吹得天花亂墜。
眾多的國產品牌基本上都未曾聽聞,加之款式設計大同小異,仔細比較發現,同樣材質的眼鏡僅僅因為造型或是品牌的差異,其中就會相差百元左右,消費者還是會以價錢作為最終的衡量。
反觀店鋪中的國際品牌眼鏡,其普通款式的材質并不會比國產鏡架好,但是其品牌附加的價值,使得其最后在議價上有著較大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普遍對國產眼鏡質量有著一定的偏見,不少消費者寧愿花錢買國際品牌的眼鏡產品。
實際上,目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眼鏡工廠”。我國眼鏡生產企業普遍生產技術落后、設計能力欠缺。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眼鏡產品質量不高,檔次偏低。同時,國內眼鏡生產企業很少有自主的研發設計機構,多為代工,難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大品牌。
品牌建設問題更是中國眼鏡生產企業和眼鏡銷售企業的通病。在眼鏡的生產領域,由于大量的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是貼牌并出口國外,品牌建設壓根沒有考慮,而那些做內銷的眼鏡公司往往旗下會有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的品牌同時進行銷售,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和溢價能力很難形成。
不少深圳眼鏡企業已經意識到轉型的迫切性,但是品牌之路注定是孤獨和艱難的旅程,一邊是充足的代工訂單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另一邊是巨大的品牌投入和經營風險,不少眼鏡企業陷入長期發展和短期利益的“互搏”之中。
“缺乏品牌的企業將面臨不小的生存危機。”程軍勇指出,缺乏品牌的企業生存在產業鏈的最底端,只能靠低廉的成本爭取有限的利潤空間。隨著人力、物力成本的提升,企業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企業為了生存只能通過壓低價格的方式競爭,導致的結果將是無序競爭的加劇。
不得不說的是,眼鏡行業的價格不透明也給消費者造成“暴利”的誤導。正因為品牌的缺乏和混亂消費者在眼鏡店進行消費的同時對于眼鏡行業的行情并不像數碼產品一樣明晰,不知道一副眼鏡本身值多少錢,眼鏡店的服務又值多少錢,有時候一副眼鏡的錢可以買個手機。
Copyright ? 2022 上海祺維傳動機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24954號-1 XML地圖
技術支持:永點科技